#人文游
#摄影

还在读书时代,知道亚洲有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行前功课时,才知道它不是“窟”,而是“寺”或“墓”。到了之后,更得到验证:这个建筑群是个寺庙,也是个墓,准确的说,应该叫“吴哥寺”或者叫“吴哥墓”。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又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小吴哥“,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既然有小吴哥,那一定也有大吴哥了。
大吴哥也就是大吴哥城,指的是吴哥通王城,是真腊王国吴哥王朝的国都,于12世纪后期由高棉王国国王Jayavarman扩建而成。因他信奉佛教,所以都城紧挨吴哥窟。大吴哥城呈正方形,由城墙和护城河保护,城墙高8米,整个城市有5道城门,城内散布多处吴哥遗迹,较著名的有:巴戎寺(Bayon)、巴芳寺(Baphuon)、空中宫殿(Phimeanakas)、战象平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和癞王平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等。

简单的说,大吴哥是一座城,小吴哥是一座庙宇。

小吴哥日出

没有去过吴哥的,甚至不知道吴哥的地理位置在哪儿的,多半都见过“黑暗中五座莲花圣塔高耸云端”剪影的图片。这个没有颜色的纯粹景像在我脑海里存了多少年我都忘了,直至中秋期间毫无准备地出了机票,恍然间才明白过来,我终于要去约见它了。
于是固执地将吴哥寺的日出安排在七天里的第一场。我不知道如果那天是阴天,我将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早早的预约了12月2日的那一场,为了这场,我甚至可以推掉其他。
12月2日,4:15,手机闹响,4:30,出发。TUTU疾驰出梦寐中的暹粒城。我加了件长袖衬衫,清晨的凉风还是让我打了寒颤,但是极度兴奋的我,盯着道路两旁黑压压的参天古树,呼吸着黎明前森林特有的芬芳,原来,早起是那么的幸福。
过了检票口,继续疾驰。“到了。”TUTU司机指着前面。黑压压的一片,小心欲欲地来到台阶前,手电筒还没有打开,勉强看出两旁横卧着护城河,还有前方三座黑不隆冬的建筑。检票员有礼貌地打着手电筒查看联票上的照片是不是我,于是被放行。
4:50,夜空中星光灿烂。踏上“天界桥”,仿佛自己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穿梭。四周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物体。打着手电筒,疾走,奔向吴哥,奔向太阳升起来的地方。
5:30,占好有利地形,架好脚架,立好相机,调好焦,这时,天空醒了……

小吴哥日出小贴士:
1、与吴哥寺约会太阳,记得带上手电筒,建议不要带头灯,因为水蚊子太多,一打开电筒,成群成群的水蚊子顺着光源全部包围过来,如果带的是头灯,非常危险,因为头灯下二寸地方是我们的眼睛啊。
2、带上长袖衣服或薄外套,凌晨坐TUTU车很冷。
3、清楚你去的月份太阳几点升起。我的TUTU车司机告诉我,12月是5:30,我坚决要求5:00必须到达拍摄地点,因为最佳拍摄点也就是北侧的莲花池前,面积不大,如果不提早半小时,你根本就无法站在第一排,只能站后面看别人的后脑勺了。
4、观吴哥日出的最佳位置:北侧莲花池。上“天界桥”过护城河,进吴哥寺正门,又是一条主道也就是西参道,继续往里直走。看到两侧的“藏经阁”,继续直走几步后再往左方向拐下路基不远,这就是北侧的莲花池了。全程行走时间绝对不超过十分钟。如果你要摄影,最佳位置是莲花池的左侧,这个位置正好看到的五座圣塔的比例最协调;如果你不进行摄影,想避开人群,以观赏和感受为主,坐在后面的“藏经阁”台阶上,也是很好的位置,即舒服又休闲。

小吴哥概述

1113年即位的苏利耶跋摩二世,人称“太阳王”。他积极开拓疆土,兴兵占领邻国国土,而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建造了这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神殿——吴哥寺。
这个信奉印度教的神庙,工程是那么的浩大(占地85万平方米,参与建造者约1500万人),建造时间是那么的漫长(建造所用时间达89年),以致到它峻工时,吴哥已进入佛教时代。历代王朝苦心经营近400年,一直到十五世纪,那里一直是高棉王国的都城和宗教圣地。期间,多次遭受占婆(原位于越南中南部)和暹罗人(今泰国)的入侵,建筑也遭反复的破坏和重建。1431年,暹罗(泰国)军队的再次大规模入侵,使吴哥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高棉王国被迫迁都金边,吴哥从此被抛弃,沉睡在密林深处,从世人眼中消失。直到四百年后的1858年被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发现,才再次闯入世人的视野中。

按照婆罗门教的教义,东方是吉祥的方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印度教祭祀的寺庙都是朝向东方,而在吴哥的六百座寺庙也确实都是面向东方。唯有吴哥寺例外,它是面西而立,这也佐证了它是一座帝王陵的说法,因为西方是死亡的象征。国王把它作为自己的陵墓,所以,高棉人也习惯把吴哥寺称为“葬庙”。
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定保护的,仅指吴哥寺这一座,而不是其他的六百座。

小吴哥游览(西塔门进入)

【护城河】
吴哥寺建筑群被一条南北长1300米,东西长1500米,宽190米的护城河所环绕。第一眼看到它,没反应过来它是护城河,以为是一个墨绿色的湖水,湖的周围是成片成片的热带丛林。等我远远看到湖的中央,一个旧乎乎的古堡,这才反应过来是护城河了。
从吴哥寺的鸟瞰图上看,吴哥寺被护城河所包围,护城河又被一大圈绿色树林所包围。
如果没有护城河这个大水库,在吴哥寺被废弃的几百年里,它如何能阴挡得了森林的肆意侵蚀?护城河就像是一道人工屏障,使得吴哥寺古迹得以较完好的保存。
护城河及吴哥寺一角
【天界桥,又名彩虹桥】
吴哥寺被围在水中央。通过一条石桥,将吴哥寺与外界相连。这条石桥又名“天界桥”,长约250米。据说通过此桥的人可以进入天国。天界桥的右侧部分较为平坦,为近期修复,左侧仍然崎岖不平。天界桥上发现在巨人的足印,30-40厘米长,相传是巴戎寺南大门的阿修罗的脚印。实际上是后来进行修复工程时的雕刻作品。而在“天界桥”上,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都看不到尖塔以及中央殿堂。
跨过护城河通往小吴哥正门的天界桥
跨过护城河通往小吴哥正门的天界桥
天界桥上巨人的足印,相传是巴戎寺南大门的阿修罗的脚印。
【西塔门】
正前方三座塔,为西塔门。西塔门有三座,正中的一座塔门,是吴哥寺的山门,它和左右两塔门有二重檐双排石柱画廊连通。正中的一座最高大,是国王和王室成员进出使用的,左右两座较低的则是官员进出使用的。
继续沿着天界桥前行,走到尽头就是西塔门。到达西塔门后,中央殿堂的身姿开始从门中显现,而到了西塔门这个位置附近,是每个人都想拍照的地方了,似乎人们并不急着奔向中央殿堂,而是在此细细品味。西塔门两侧为230米长的柱廊。三座塔门都有纵通道和横通道,交叉成十字形,纵通道可以进出寺院,横通道为画廊。西塔门两侧的长廊尽头,各有两座塔门,供一般人员及大象进出使用的,又叫象门,为使大象方便进出,象门没有设台阶。
继续沿着天界桥前行,走到尽头就是西塔门,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央殿堂的身影。
继续沿着天界桥前行,走到尽头就是西塔门,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央殿堂的身影。
西塔门两侧众多的仙女雕像
西塔门两侧众多的仙女雕像
【中央参道,又名西参道】
穿过西塔门,便是一条通往中央殿堂的参道。中央参道高出广场地面1米多,长约600米,全部由巨大的石板铺成,把大门和主殿连成一个整体。中央参道两侧一共分布有七个平台,平台两侧饰以七头蛇那伽神的石栏杆。
先别急着走中央参道,先看看西塔门两侧众多的仙女雕像。 在朝护城河的外壁与朝向中央殿堂的内壁上,有大量精美的仙女雕像。这些仙女是“搅拌乳海”产生的一朵朵浪花变成的,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阿婆沙拉”。每个仙女的姿态、服饰、发型都不一样,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姿曼妙,美丽动人。
中央参道两侧一共分布有七个平台,平台两侧饰以七头蛇那伽神的石栏杆。
中央参道两侧一共分布有七个平台,平台两侧饰以七头蛇那伽神的石栏杆。
【藏经阁&水池】
看完西塔门长廊的石雕壁画,沿着中央参道继续前行。 中央参道左右两侧有藏经阁,又名图书馆。左右藏经阁的正前方,就是前面我们看“日出”的两个水池了。
吴哥寺内共有水池10个,主要作用是给净身之用。依据每位朝拜者的官阶不同,所使用的水池也有严格的区分。大广场的水池一般是给百姓所用,而皇上与僧人等则使用吴哥寺内的水池。而这两个蓄水池,在当时用于储存吴哥寺地下排水系统排出的雨水,供祭祀者在朝拜前洁身之用。
从南侧的水池这个角度看五座圣塔,角度虽然偏,但视觉效果更好,更有冲击力,适合下午顺光拍摄;而北侧的水池这个角度,也就是看日出、五座圣塔倒影的地方。
沿着中央参道继续前行,中央参道左右两侧有藏经阁,也就是图书馆。
这里很适合坐着看日出,或者悠闲地聊天看书发呆。
沿着中央参道继续前行,中央参道左右两侧有藏经阁,也就是图书馆。
这里很适合坐着看日出,或者悠闲地聊天看书发呆。
过了藏经阁,就是南北两侧水池。这是北侧的水池,也就是看日出、五座圣塔倒影的地方。
过了藏经阁,就是南北两侧水池,这是南侧的水池。
【小吴哥的建筑结构】
吴哥寺整个建筑群由三个回廊和中央五塔等组成。三个回廊分别称之为第一回廊、第二回廊、第三回廊。每一回廊中都有十分精美的石雕壁刻。
继续沿中央参道行走,迎面而来的是四座狮子雕像及一座平台。从两侧中的任一侧继续行走,进入第一回廊西门,踏入“千佛阁”的田字阁,即四个圣池。
十字回廊为吴哥寺的中心地带,为四个沐浴场所的圣池所在地。圣池被分为四个池子,布局为一“田”字。圣池为国王沐浴的设施,同时也是将宗教的世界观具体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十字回廊的四个圣池代表的是地面世界的圣池,而位于中央殿堂的四个圣池则代表了天界的圣池。
继续沿着中央参道行走,迎面而来的是四座狮子雕像及一座平台。从两侧中的任一侧继续行走,进入第一回廊西门,踏入“千佛阁”的田字阁,即四个圣池。
【第一回廊】
第一回廊有壮丽的浮雕画廊。吴哥窟可以说就是一部印度教的历史,许多传说都体现再雕塑和壁画中。
第一回廊石雕壁画,呈四方形,全长800米。因有廊顶密闭覆盖,使浮雕壁画得以很好的保护下来。
吴哥寺浮雕壁画主要有八个长幅,两个小幅,分别位于东西南北四面长墙的两端与西南和西北两角,内容为:西面南侧的印度古代叙事诗《摩阿婆罗多》,西面北侧的《罗摩衍那》;南面东侧详细描绘苏利耶跋摩二世行军的场面,南面西侧详细描绘《天国和地狱》的情景,东面南侧描绘的是《搅拌乳海》,东面北侧描绘的是毗湿努神和阿修罗之间的战斗;北面东侧被认为是后来雕刻的描绘有克里希纳神和阿修罗之间战斗的壁画,北面西侧描绘的是寻找“阿姆利塔”的众神的战斗。
回廊都有内外两层,这种回廊式结构是热带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也正因为这样的建筑结构,使其内壁墙壁上的浮雕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其实,不仅吴哥窟,在吴哥其他寺庙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浮雕,可以从浮雕上的人物和材料上分辨出表现的年代。
这是第一回廊的西北侧,可以看出有廊顶密闭覆盖。
第一回廊密闭的长廊有石雕壁画,呈四方形,全长800米。因有廊顶密闭覆盖,使浮雕壁画得以很好的保护下来。
第一回廊北侧:“毗湿奴战胜群魔 ” 之阿修罗的指挥官驾着战车想毗湿奴进攻。
第一回廊东面:搅拌乳海
第一回廊南面:“天国和地狱”,阎罗王手持利剑下达判决的场面
第一回廊南面东侧:“天国和地狱”之国王的队伍与阎摩审判
第一回廊西面: “ 摩诃婆罗多 ”之决战俱卢之野
【第二回廊】
到了第二回廊,也就是第二平台。这时候你可以近距离仰望高高在上的第三层及莲花蓓蕾塔,也意味着你开始接近最神圣的地方。
吴哥寺主殿采用了“曼陀罗”的格局,共三层。第一、二层台基为长方形,第三层即主殿的台基为正方形,层层收拢。每层台基四周都有石砌回廊,第一层是屋顶覆盖的壁画长廊,长约800米;第二层比第一层高出7米,方形回廊长约115米,四角有四座小塔,回廊里面摆有神像;第三层长各75米,是供国王朝拜用的,顶部就是那五座莲花蓓蕾佛塔,中心塔与四塔的距离相等,且超出庭院65米,象征“宇宙的中心”。
第二回廊局部
这张摄于“爱情梯”前,也是第二回廊东面的外壁。可以看出回廊上的墙壁上有很多精美的雕刻。
【第三回廊——“天堂”】
要到达第三回廊,必须上“天堂梯”。
这就是被称作“天堂梯”的第三阶台阶,高度达13米。由于尖顶宝塔是吴哥王朝最为神圣的地方,所以通往尖顶宝塔的台阶非常的陡峭,达75度,且它每级的高度为35cm,宽度仅为15cm,几乎脚的一半是悬在台阶外的,着实令人望而生畏。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历尽艰辛。
陡峭的台阶曾几次发生过伤亡事故,特别是在雨季,台阶上有许多绿色的青苔,非常的滑。现在,四面的台阶都被封闭了,只有东面的阶梯建了条钢架木板扶梯,以供游客上下。这条扶梯有个浪漫的名字,叫“爱情梯”。1973年,一对法国夫妇在此攀爬时,妻子不慎摔下身亡,丈夫在悲痛之余,捐钱在此造了这条扶梯,以此纪念妻子。
当我站在“天堂”,鸟瞰“人间大地”时,我完全陶醉了。站在“天堂”,小吴哥尽收眼底,更远处是一大片茫茫丛林,似乎随时要再次噬这神奇的古城
第三回廊有五个塔,中间的塔最高,约65米,为主塔,也就是柬埔寨国旗三塔图案中的中间那座。其它的四个塔分立东、南、西、北四角。这里就是“曼陀罗”的中心,被寓为“宇宙的中心”、“众神汇聚的地方”。
在主塔的脚下,有四个被回廊围起的大池子,成田字形。只不过,能进入到这第三回廊净身沐浴的,只有王与高僧大德的和尚了。当然现在水池已经干涸了,浴池周围的回廊上有很多小仙女婀娜多姿的浮雕。
吴哥寺的建筑鬼斧神工,其寓意还有另一种说法:下而上代表着了地狱、人间、天堂。
第三回廊下须弥台上的田字形重檐回廊的一角。
从第三回廊俯瞰第二回廊,可以看出第二回廊中的一条石砌密封回廊、塔门及四个角中其中一个角的小塔。
这就是“曼陀罗”的中心,被寓为“宇宙的中心”、“众神汇聚的地方”。

登上“爱情梯”上“天堂”

要到达第三回廊,必须上“天堂梯”。

通往尖顶宝塔的台阶非常陡峭,达75度,且它每级的高度为35cm,宽度仅为15cm,几乎脚的一半是悬在台阶外的,着实令人望而生畏。感谢这条扶梯,让后来的人能够轻松地登上第三回廊。
当我站在“天堂”,鸟瞰“人间大地”时,我完全陶醉了。站在“天堂”,小吴哥尽收眼底,更远处是一大片茫茫丛林,似乎随时要再次噬这神奇的古城。
这里是“宇宙的中心”、“众神汇聚的地方”,仅有王与高僧大德的僧人才能到来。千年过去,如今在这“曼陀罗”中心,感觉确实很奇妙。
通往“天堂”的爱情梯,是一条连接“地界”与“天界”的唯一途径。
通往尖顶宝塔的台阶非常陡峭,达75度,且它每级的高度为35cm,宽度仅为15cm,几乎脚的一半是悬在台阶外的,着实令人望而生畏。
“天堂”鸟瞰“人间大地”
站在第三回廊也就是“天堂”,小吴哥尽收眼底,更远处是一大片茫茫丛林,似乎随时要再次噬这神奇的古城。
浴池周围的回廊上有很多小仙女婀娜多姿的浮雕
第三回廊(中央殿堂)中保存有骑着七头那迦的佛陀雕像
对着中央塔冥想的游客

小吴哥游览(东塔门进入)

我们从书本上和网上看到大量关于吴哥的有关故事。我们在初次见到吴哥寺,可以说是有些心理准备的。第一眼见到那几座中央宝塔,一定是从彩虹桥,从西塔门,从西参道而进,慢慢靠近它。
按西塔门进入的顺序游览吴哥寺,最后会到东塔门,也就是第一回廊的东面。

那么,你有想到从东塔门进小吴哥吗?
相对于整个吴哥寺的人头骚动,东塔门这里显得特别的幽静,以致于我特别的喜欢它,第三次和第四次进吴哥寺,我都从东塔门进。
东塔门位于第一回廊北面的正中。这是第一回廊的东北侧。寂静之中,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在回廊中回荡。 从东塔门进吴哥寺,没有参道,直接就进入第一回廊北侧。
在东门入口处与第一回廊东北向之间,有一个用石头砌头的三角堆子。据说,这个石头堆子不属于吴哥寺,而是后来不知哪个朝代的官员的杰作,用来安置他的骨灰。

小贴士:
如果你有可能来两次或两次以上,建议一次从东塔门进入小吴哥,会有惊喜。
这是进入吴哥寺东门的小路,茂密的树林,阳光普照。可以感受到六百多年前,这里曾经被抛弃,曾经荒芜过。
也许,一百多年前,亨利.莫奥就是站在这个位置,发现了这一神奇的古迹?
东塔门,从这里可以直接看到五座宝塔。
东塔门,从这里可以直接看到五座宝塔。
东塔门的东北处。
在东门入口处与第一回廊东北向之间,有一个用石头砌头的三角堆子。据说,这个石头堆子不属于吴哥寺,而是后来不知哪个朝代的官员的杰作,用来安置他的骨灰。该图右侧即是。
站在东塔门的门洞里,看东门入口处的小路。
站在第一回廊里,从破败的连子窗看东门入口处。
在东门入口处与第一回廊东北向之间,有一个用石头砌头的三角堆子。据说,这个石头堆子不属于吴哥寺,而是后来不知哪个朝代的官员的杰作,用来安置他的骨灰。该图左侧即是。
【东塔门入口处前,左侧的废墟】
在东门入口处前的左侧,有一片废墟,地上铺满厚厚的落叶,感觉超好。墙壁上也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很值得细细品味。这里,还是拍人像的好地方,没人和你抢地盘。
关于这个废墟到底属不属于吴哥寺,当时我们讨论了很久。因为它是在东门入口处之外,咋一看是独立的,但又不象是独立建起的一座寺庙。回来后也查了参考书和网上的各类资料,都没有提到这座废墟。
大概过了小半年,忽然顿悟:那座废墟,是东塔门的围墙长廊,跟西塔门是一样的!我们第三次进吴哥寺,是从路边的一条小土路进来,这条小土路通往吴哥寺东门,而东塔门没有门廊,直接就进了第一回廊。这座废墟的墙体,原来跟护城墙应该是连成一体的,就是我们进来的围墙缺口,只是因为它不仅太残破,还断得没有连续性,也就没有去重视和维修它。
东门入口处左侧的废墟,墙壁上也有很多精美的雕刻。这里游客少,是个很好的休闲地,适合拍人像。
东门入口处左侧的废墟
东门入口处左侧的废墟
东门入口处左侧的废墟,墙壁上也有很多精美的雕刻。
东门入口处左侧的废墟
东塔门有成群的猴子,下午再过来就没有了。
东塔门有成群的猴子,下午再过来就没有了。

大吴哥游览之南门

吴哥城是真腊王国吴哥王朝的国都,由高约8米、厚约3.8米的红土城墙围绕而成,呈方形,每边长约3公里,周长达12公里,主要道路呈十字形状分布,城墙正中央是巴戎寺,稍靠北一些是皇宫,皇宫的正式塔门、战象台、癞王台被修建成一个整体。城内还有巴方寺、空中宫殿、圣琶丽寺、圣皮度寺、12塔庙、南北仓库。
城门外有护城河,护城河上建有雄伟的大桥,桥面宽阔,桥的两旁分别矗立着27尊抱着巨蛇的石神像。

既然是一座城,就必须有城门。
吴哥城有五道城门,四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还有一道通向皇宫。
胜利门,是国王的通行之门,同时也是检阅军队胜利归来的地方。
东门,是死亡之门,百姓去逝后由此门送出去火化。
西门,是犯罪者所走的门。
南门及北门,是百姓们通行之门。

五座城门中,南门最具特色,位于吴哥寺前往巴戎寺的道路上。南大门上雕刻有四面佛的塔,仅雕刻的面部就约有3米,为Jayavarman七世的微笑,左右两边为大象石雕。
南大门入口处,依旧是护城河上的石桥两侧,是众神和阿修罗拉扯着蛇神那迦身体的雕塑,左侧为神明,右侧为阿修罗,每侧54座,共计108座。

TIP:南大门及其他四个城门,不用刻意安排时间去游览,几乎每天去游览吴哥景区,都会路过它。
南大门上雕刻有四面佛的塔,仅雕刻的面部就约有3米,为Jayavarman七世的微笑,左右两边为大象石雕。
南大门入口、护城河上的石桥两侧,是众神和阿修罗拉扯着蛇神那迦身体的雕塑,左侧为神明,右侧为阿修罗,每侧54座,共计108座。
镜头拉进,看众神
偶遇环城自行车赛
偶遇环城自行车赛
偶遇环城自行车赛

大吴哥游览之巴戎寺(Bayon)

吴哥景区有两大古迹,一个是小吴哥,另一个就是号称“宇宙的中心”的巴戎寺了。

巴戎寺位于吴哥王城的中央位置,是真腊王朝建筑的巅峰之作,建于12世纪末,是吴哥建筑中的标志建筑之一。然而,它声名遐迩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它建筑本身,而是它四面所雕刻的人面头像,即著名的“高棉的微笑”,Bayon,在柬埔寨语中即四面像的意思。
吴哥帝国的每座庙宇都供奉着主神,印度教庙宇供奉“林迦”,佛教庙宇则供奉观世音菩萨。巴戎寺的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没有把最大的神庙献给湿婆或毗湿奴,这些印度教的神灵未能保护他们的城市免遭占族人的侵略。他将吴哥最后一座伟大的神庙献给了佛。
巴戎寺,吴哥文明的最后一道光,此后的建筑再无法超越这一建筑艺术高峰,东南亚长达五个世纪的吴哥王朝同时也画上了句号。

54座四面塔,200多个微笑,变化的光线时强时弱的投在正面或侧面,国王慈善的气质和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成为旅客最深的印象,无怪会被其后代子孙尊称为“高棉的微笑”。
最具魅力的高棉的微笑
与吴哥寺明快的参观路线风格不同,这里较昏暗,外面的光线几乎照射不进来。
巴戎寺整体是一座以东西方向为轴的对称建筑,四个方向皆可进入。正面为东面,有一处平台。与吴哥寺明快的参观路线风格不同,这里较昏暗,外面的光线几乎照射不进来。
巴戎寺的回廊不可不看。也许太阴暗,也许廊道太多,拐弯再拐弯,游客常常是边徘徊走着边寻找墙上的浮雕,容易迷失方向。
巴戎寺有二层回廊。第一回廊的墙壁面的浮雕壁画都是以上、中、下三部分的结构展开,现在屋顶都不存在了,成了露天的画廊,浮雕大部分描绘了当时的人民生活和战斗的情形。第二回廊有的部分屋顶也不存在,浮雕遭受的破坏也比较严重,现在保存比较好的是描绘了手捧供品向毗湿努神共奉的众人形象的浮雕。和吴哥寺的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比较浓重的浮雕相比,巴戎寺的浮雕充满了平民和贵族日常生活的题材。也就是说,吴哥寺的浮雕表现的是盛世王朝的霸气,是一统天下的君主的高高在上,而巴戎寺更多表现的是市井生活。这个区别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建筑群的建造背景有所不同,吴哥寺是在真腊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而巴戎寺的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已经开始信奉佛教了。
回廊没有屋顶保护,随着岁月的变迁,巴戎寺很多的浮雕已经消失了。

沿着梯道往上走,来到第二层的中央平台,此平台上矗立着一座宝塔,部分已坍塌,现高45米,从上到下有54个犹如群山起伏的宝塔,塔顶刻有巨大的四面佛,其中一组由16座相连的宝塔组成,代表当时的16个省。
这些微笑的面孔,很久以来被认为代表着湿婆的模样。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学者做出了“微笑的面孔之灵感来自佛教而不是印度教,且就是阇耶跋摩七世的容貌。”国王微笑的目光环视着四方,时时浮现在葱绿的森林中,仿佛小心地看护着他的臣民。
而你穿行在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巴戎寺整体是一座以东西方向为轴的对称建筑,四个方向皆可进入。正面为东面,有一处平台。
巴戎寺整体是一座以东西方向为轴的对称建筑,四个方向皆可进入。正面为东面,有一处平台。
巴戎寺入口处有一些残破的门框,可以作为拍照的道具,不过,八点以后,游客开始多了。
巴戎寺有二层回廊,回廊上有精美的浮雕,浮雕大部分描绘了当时的人民生活和战斗的情形。这是第一层回廊。
巴戎寺有二层回廊,回廊上有精美的浮雕,浮雕大部分描绘了当时的人民生活和战斗的情形。这是第一层回廊。
回廊上精美的浮雕
回廊上精美的浮雕
回廊的屋顶都不存在了,成了露天的画廊。
位于北门的佛祖坐像。这是后来移入的
沿着梯道往上走,来到第二层的中央平台,此平台上矗立着一座宝塔,部分已坍塌,现高45米,从上到下有54个犹如群山起伏的宝塔,塔顶刻有巨大的四面佛,其中一组由16座相连的宝塔组成,代表当时的16个省。
【巴戎寺游览小贴士】
1、游巴戎寺的最佳时间:一早一晚的二个光线。个人感觉巴戎寺适合清静地游览,建议安排二次,第一次上午七点前到,游客少,可以沉醉于高棉的微笑中,八点后,游客多起来了,可以从巴戎寺撤出,继续游览吴哥王城的其他寺庙。正常来说,一个上午是可以把吴哥王城全部游览完毕。第二次游览可以安排下午太阳下山前半个多小时到,直奔第二层的中央平台。
如果时间不够,只能安排一次的话,还是建议安排下午游览。因为巴戎寺面向东边,大多数人把它和吴哥通王城一起安排在早上游览,所以上午的巴戎寺人潮涌动。如果下午的话,可以领略到它安静的一面,且夕阳柔合的光线使高棉的微笑更具魅力。
切勿安排中午时间游览,因为强烈的阳光会使得斑驳的巨石没有了层次。
2、如果时间有限,观赏浮雕画廊可以只参观底层浮雕,第二层的浮雕规模和技法都稍逊一筹。
3、巴戎寺的游览时间:约1.5小时。
4、在巴戎寺旅游,其实是不需要导游的,你只需要自己慢慢去品味,去感悟。
5、巴戎寺的世界观:中央拔尖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向东西南北延伸的干线道路,象征了从须弥山向世界各地延伸的道路;城墙象征了喜马拉雅山脉的灵峰;而包围城墙的环形渠则表示大海。由此可见信奉佛教的巴戎寺和信奉印度教的吴哥寺的世界观已有所不同。

大吴哥之巴方寺(Baphuon)

巴方寺是十一世纪中期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献给湿婆神的国寺,在当时是整个都王城的中心,有三层,属金字塔形建筑,据说当初比巴戎寺还要高。后来,高棉政权遗弃吴哥另建造都城,这座王城于是被废弃,逐渐被热带丛林所吞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寺庙进行加固,但还是没能阻止寺庙建筑的继续倒塌,整座寺庙摇摇欲坠。
由于严重毁坏,1960年开始由法国帮助修复。这是一个庞大的保护工程,首先要拆除寺庙结构,拆下大约30万块浮雕砂岩,然后再将这些石头安装回去。但20世纪70年代的内战,红色高棉政权上台,赶走了法国专家,屠杀了帮助法国人修复古迹的柬埔寨人,销毁了所有档案,使得这一工程中断。直至1990年,工程重新启动,然而,不仅仅是要找回长期以来散落在热带丛林中的30万块长满苔藓的巨石,还要加以分类,并分辨出它们在整座寺庙中的位置。
这是一个巨大的露天拼图游戏……

一踏进东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约200米、高约2米的圆石柱架起来的“空中参道”。这条参道同样也是具有连接地上和天界的彩虹桥的含义。据说在雨季,这条长长的参道两旁满是水,走在参道上,会有一种水中漫步的感觉。
站在“空中参道”可以看到远处的巴方寺全貌。前两层封闭回廊看得比较清楚,第三层回廊在高高的石台上。
由于缺少技术资料,有些原来的石头只能永远地躺在参道两旁的广场上了。

从空中参道尽头的入口处进去后,巴方寺的全貌零距离地出现在你面前。
巴方寺也修建了供游人攀爬的木质楼梯,很陡,很险,可以攀登到第三层台基,即第二层封闭回廊。第三层中央殿堂的顶部已经坍塌。

【巴方寺游览小贴士】
1、拍摄巴方寺的最佳时间:上午。游览时间:45分钟左右。可以安排在巴戎寺之后。
2、巴方寺的另一个特征是刻在小块砖石上的浅浮雕。由于保存状况不佳,可见的浅浮雕已微乎其微。有时间的话,在入口处的左边和右边,以及西边楼梯爬上去后,可以欣赏到。
号称“巨大的露天拼图游戏”的巴方寺,有三层,属金字塔形建筑。
站在这条“空中参道”可以看到远处的巴方寺全貌。前两层封闭回廊看得比较清楚,第三层回廊在高高的石台上。
这是空中参道尽头的入口处。从这里进去后,巴方寺的全貌零距离地出现在你面前。
巴方寺也修建了供游人攀爬的木质楼梯,很陡,很险,可以攀登到第三层台基,即第二层封闭回廊。
第三层,中央殿堂。第三层顶部已经坍塌。
一踏进东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约200米、高约2米的圆石柱架起来的“空中参道”。这条参道同样也是具有连接地上和天界的彩虹桥的含义。据说在雨季,这条长长的参道两旁满是水,走在参道上,会有一种水中漫步的感觉。
由于缺少技术资料,有些原来的石头只能永远地躺在参道两旁的广场上了。
坐在千年的石块上,和着夏日爽朗的风,远眺,甚是惬意。

大吴哥之之皇宫之空中宫殿(Phimeanakas)

皇宫遗址包括空中宫殿、男池、女池、皇宫古迹等保留下来的建筑,被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300米的墙壁所围绕。皇宫本身是木质结构,所以如今已经完全不复存在了,满目的荒草颓垣,自有令一番滋味。

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在位时(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拆毁重建,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Phimeanakas的含义是“天上的宫殿”、“空中楼阁”,还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建筑,是吴哥城里最高的建筑,登顶的视野很好。空中宫殿属回廊建筑,可以说是后来吴哥回廊建筑的雏形,是吴哥寺的前身。它包含了吴哥建筑艺术中的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
据说,空中宫殿的中央塔中居住着拥有九个头颅的蛇精,每天晚上都要变成美女在国王面前现身,于是国王被其吸引,并在每晚和王后就寝前一定要和她进行交欢,如果懈怠了一天,寿命就会缩短。这里,成了国王自己每夜必须前往的场所。

【空中宫殿游览】
空中宫殿远看四平八稳的,并不很高,但是台阶非常陡峭,必须手足并用地攀爬。我们刚从陡峭的巴方寺下来,看着艳阳下又陡又险的台阶,实在不想再上去了。转了一圈,五分钟左右。如果想登顶,从西侧的台阶上比较容易攀登。
据说,登顶的视野很好。

空中宫殿前,依然散落着废弃的石头,这些石头有千百年的历史了。
在外国游客出关时,柬埔寨的海关最重要就是要查你有没有弄几块石头什么的离境。所以切记,离开柬埔寨,什么都可以带,石头可不行!
空中宫殿属回廊建筑,可以说是后来吴哥回廊建筑的雏形,是吴哥寺的前身。
空中宫殿前,依然散落着废弃的石头,这些石头有千百年的历史了。
慢慢转了一圈,十五分钟左右。如果想登顶,从西侧的台阶上比较容易攀登。
在辛玛(狮子)前留影的僧人
在辛玛(狮子)前留影的僧人

大吴哥之战象台(Elephant Terrace)

从空中宫殿步行十分钟多,就可以看到一处长长的平台,这就是癞王台和战象台。这两个地方的雕像很值得仔细看看。

战象台又名斗象台,12世纪末阇耶跋摩七世所建,因下面墙上刻满大象雕塑而得此名。战象台正面朝东边的皇家广场,直对着吴哥王城的胜利门,是用来举行庆典仪式的地方,也是国王的阅兵台。想象一下,当年的国王,在这里检阅凯旋的战士和战象,将是怎样磅礴的气势和场面。
整个战象台共有5个伸出来的楼梯,中间有三个,南北两边各有一个,其中正中央那个最宽。每个楼梯上方都有坐狮守护,下方有因陀罗神的坐骑三个头的大象把守。战象阶上的栏杆为那伽蛇神,不过,蛇头、蛇身大部分已经丢失,栏杆也就断断续续的。

观礼台前有一片广阔的广场。在吴哥时期,这里每年都要举行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酷的斗象大会,胜出的大象才能成为国王的坐骑。昔日辉煌的广场,如今堆满了乱石残垣。而350米长的巨象石雕,正在为我们讲述着当年惨烈的斗象故事。

回来写游记时,看到图片和介绍说,战象台最北边的墙上藏有五个头的马,在光线好的时候能显现出来。哎,功课没做到家,错过了。
三头巨象和迦鲁达、迦家辛玛一起支撑着平台。
拥有荷花雕刻的平台。三头巨象摘下荷花的雕像,虽然已经破败,但仍可以感受到当时举将封帅的场面。
350米长的巨象石雕,正在为我们讲述着当年惨烈的斗象故事。
迦鲁达和迦家辛玛的形象
迦鲁达和伽家辛玛,并列在一起支撑着平台。
观礼台前有一片广阔的广场。在吴哥时期,这里每年都要举行一场惊心动魄、血腥残酷的斗象大会,胜出的大象才能成为国王的坐骑。昔日辉煌的广场,如今堆满了乱石残垣。
三头巨象摘下荷花的雕像

大吴哥之癞王台(Leperking Terrace)

紧挨着战象台北面的平台,就是“癞王台”,建于12世纪末。

平台上有一尊雕像,其原型是吴哥历史上曾经患过麻风病的一位国王,平台也由此得名。这座雕像是复制品,真品目前藏于金边国立博物馆。
平台高6-7米,每条边长约2.5米,采用红土和岩石为原料进行修筑。
法国远东学院对癞王台的修复工作于1996年完成。为了能够欣赏到隐藏于新平台之间的原本的墙壁,修复工程中在内墙壁和外墙壁之间设计了通道,便于游客欣赏原本的壁画。前面的壁画为外墙壁,后面的壁画为内墙壁。二者之间有一条道通。

【战象台和癞王台游览小贴士】:
1、战象台和癞王台的参观时间,如果以摄影为主,一定安排在上午,长达350米的平台面向东边,顺光,但骄阳烤人;如果仅以游览为主,那么可以下午,几乎全部在背阴处。
2、游览时间:40分钟左右。
前面的壁画为外墙壁,后面的壁画为内墙壁。二者之间有一条道通。这是外壁画。
众神和阿修罗一起出现在壁画中,非常有趣。
外壁画
外墙的精美浮雕一角
通道内,女神雕像的表情极其多样。
拥有九个头的那迦蛇神
平台上有一尊雕像,其原型是吴哥历史上曾经患过麻风病的一位国王,平台也由此得名。这座雕像是复制品,真品目前藏于金边国立博物馆。

大吴哥之之十二塔庙、南北仓

在战象台和癞王台的东面,掩映在树林中有12座用红砖修建的宝塔,分别坐落于胜利大道两侧,每侧各六座,其中沿皇家广场一字排开十座,每座塔的大门面对广场,另二座在更东边些,面对面,大门向着胜利大道。这就是十二塔庙(Prasat Suor Prat),又名12生肖塔,阇耶跋摩七世于十二世纪末所建。主要建筑材料是红土。
十二塔庙应该不是佛塔或寺庙,具体的用途说法不一。这处古迹的用途有好几个版本,有说是古时走钢丝表演的地方,有说是进行判决的场所,有说是向国王宣誓的场所。
有资料说,此塔又名“十二生肖塔”,是因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走近欣赏,破败更甚,实在看不出哪一座是哪个动物,感觉塔形很抽象。

在通往胜利之门的道路二侧,有两个呈对称性的建筑,为阇耶跋摩五世、苏利耶跋摩一世于十一世纪中期所建,为南北仓(Khleang)。用途不详。
南仓库,可以看出回廊状延伸的建筑中的连子窗。

【十二塔庙、南北仓游览小贴士】
站在战象台和癞王台,能够看到掩映在对面的十二塔庙及南北仓的几座。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放弃,远远看一下就行了。
在战象台和癞王台的东面,掩映在树林中有12座用红砖修建的宝塔,这就是十二塔庙,又名12生肖塔,阇耶跋摩七世于十二世纪末所建。主要建筑材料是红土。
十二塔庙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走近欣赏,破败更甚,实在看不出哪一座是哪个动物,感觉塔形很抽象。
南仓库,可以看出回廊状延伸的建筑中的连子窗。

本游记著作权归@林子高效自由行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